|
|
拾玖、代理、經銷問題
 |
共 14 筆資料;目前在第
頁 |
- 買賣雙方與代理商的權義
- 國內甲公司以國外美國A公司總代理名義售與國內乙公司貨品乙批(雙方簽訂買賣合約)。合約中言明乙公司將L/C直接開給美國總公司,並規定貨品在L/C開出後四十天內交運,否則甲公司須負擔乙公司損失賠償。惟乙公司於接到開證銀行通知贖單時發現提單係副本上已註明「非清潔」提單,故開證銀行已循乙公司要求unpay,事後美商香港分公司代表(貨品係由香港裝運來臺)自動來臺與買方取得協議:(1)不良貨品由賣方負責運回香港(買方未提貨)後,兩個月內補運來臺。(2)價格雙方同意調整每噸增加美金10元。
惟美商香港分公司將來不良貨品運回香港後即不再理會買方,買方因數月無原料運達,其工廠已停工生產,損失甚大。(目前價格上漲一倍)
(1):按合約買方可直接向甲公司索賠、甲公司責任如何?
(2):又按事後買方與賣方香港分公司協議原則,如其香港分公司仍不按時交運,則此時甲公司能否免除以前與乙公司雙方簽訂合約之損失賠償責任?
(3):又本案如美商既不交運,亦不予賠償買方損失時,買方能否給予刊登廣告等道德制裁?
(已瀏覽 5 次)
- 本公司經由國內貿易商之代理,直接開出L/C向美國購進鋁原料,L/C開出後,鋁原料漲價,該美國出口商即經由開證銀行向本公司要求取消本批買賣,不裝貨,本公司當然不同意,但該出口商亦置之不理,本公司所損失之開證手續費及因退回匯率差額及利息,損失等應否向該出口商請求,應如何處理?
(已瀏覽 2 次)
- 代理商遲轉L/C,其責任如何?
- 客戶委託代理商與貨主訂定購買契約以信用狀為付款方式,該信用狀因通知銀行投遞錯誤,由代理商轉讓到貨主時已過期,代理商經辦人囑請先發貨為宜,問(1)是否應將該批貨物裝船出口?(2)如不出口變成存貨,此損失該代理商應負多少責任?(已瀏覽 1 次)
- 價格波動時期,經銷契約應如何簽立?
- A公司銷售國外貨品因價格波動甚鉅,如與國外簽定代理商契約時,價格問題如何訂約較宜?
(已瀏覽 3 次)
- 以前已與國外總代理商簽訂了一年內價格一定之契約,但目前原料暴漲應如何解決較恰當。
(已瀏覽 2 次)
- 總代總與代銷金額的關係
- 出口廠商授權國外進口商為總代理,可否要求國外總代理商一年內最低銷售一定金額並均於一定期間內先開出Open L/C,此條件是否過苛?(假定該被代理產品並非Seller's market 又非Buyer's market)。目前臺灣一般出口廠商授權國外總代理,或國外出口廠商授權臺灣總代理在每年銷售金額方面如何訂定?如何保障出口廠商不會因授權總代理後而得不到成績?(已瀏覽 6 次)
- 廠家與代理商及國外買戶的關係
- 若有國外某客戶委託本地出口商代理向工廠訂購貨物,其契約是為由本地出口商與工廠訂立或由國外客戶與製造工廠直接簽訂為有效,若依前者方式訂定契約,本地出口商是否須取得國外客戶之授權書方能成立契約。其契約及授權書之格式應如何制定。
(已瀏覽 5 次)
- 獨家代理契約的簽立要點
- 甲公司正與國外A公司洽商代理其業務需要貨品及勞務等在中華民國「可供應」之「總供應商」(是否有此名稱?)契約,因此種契約適與國外生產廠商在國內銷售之情形相反,國內廠商眾多,且能供應之貨品(勞務)不一,其契約要點應如何列明?
(已瀏覽 7 次)
- 簽立總經銷契約的注意事項
- 貿易商與國外其他貿易商簽訂雙方相互採購總代理合約,請問與一般總經銷合約不同,而應注意的地方如何?
(已瀏覽 3 次)
- 透過代理商 Claim 的問題
- 由日本委託某船公司裝載貨物來臺,至港口時發現短卸,而向臺灣之代理行提出Claim,但該代理行,則屢次諉言日本之船公司還未回答,而一拖再拖,請問,該代理行,是否有權事先整理付出該賠款。
(已瀏覽 1 次)
- 出口商與某商訂立總經銷契約,致前與他人所訂買賣契約無法履行交貨,如何解決?
- 我方與客戶甲以TELEX及CABLE往來成交,我方並未與甲方簽訂ORDER CONFIRMATION或SALES CONTRACT甲方即開來L/C,惟在出貨前及L/C有效期間內我方與同一城市的另一進口商(以下稱乙方)簽訂地區之總經銷,而以不出貨予甲方為條,我方因此不出貨予甲方而以電報告知甲方已與乙方簽約,欲介紹另一臺灣之供應商予甲方,甲方不接受,堅決要我方出貨,我方人員大意將L/C正本自銀行領出,可是一面未出貨,如今有效期已過,甲方要求我方賠償數千元,請問:
(1)我方有何錯誤?
(2)我方應否賠償?
(3)甲方先以CABLE要求賠償我方不理,繼來涵聲稱將向我國遠貿辦事處及我國政府機構提出告訴,請問有何後果?
(4)我方如何處理?(已瀏覽 0 次)
- 出口商包銷本工廠產品,有何利弊?
- 出口客戶只有固定一家,此一家把本工廠貨物全部包銷,是否正常和可靠,有何利弊?
(已瀏覽 1 次)
- 國外廠商在台先後指定二代理商,彼此間之權利如何處理?
- 國外製造商早已在臺有其代理商代理某種產品,但其後又在臺指定另一代理商代理同一種產品,如此居後的代理商應如何處理代理權之問題?
(已瀏覽 2 次)
- 代理契約如何訂定?佣金如何控制?
- 若要做國外廠商之代理商,代理契約怎樣訂,應包括哪些主要條款,應該注意些什麼?
(已瀏覽 9 次)
- 與國外經銷商訂定契約,為期一年,期滿續約一年,以後未再續約。依法應為自動終止抑是繼續有效?
(已瀏覽 0 次)
- 出口商需找一代理人在國外推銷貨物,該代理人每銷一筆貨物,則出口商付該代理佣金,則出口商在付代理人佣金前如何了解該批貨物是由代理人拉攏成功的,即代理人需提何種證明,又佣金 (外幣) 如何支付代理人 (即用何種方法才可用外匯給代理人)?
又,出口商與代理人間是否需訂定合約,又合約如何訂定?
(已瀏覽 3 次)
- Representative, Exclusive basis, Sole Agent的解釋
- 請問Representative, Exclusive basis及Sole Agent三者間解釋上有何區別?且於兩方權利義務上有何界限?是否各國對此三者解釋各有不同?在出口商立場如何應付對方請求之?
(已瀏覽 7 次)
- Sole Agent與報價的問題
- 委任國外Buyer為該地區之Sole Agent,但Price有彈性,是否每批交易前應發出PROFORMAS?即使在Price與前次相同時?
(已瀏覽 1 次)
|
|
|
|